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黄冈黄梅平口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黄冈黄梅平口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黄梅话的“苕”不是叫“马铃薯”吗?

1、黄梅话的“苕”不是叫“马铃薯”吗?

没去过黄梅县的人大概也听过黄梅戏。黄梅戏最初形成于黄梅县孔垄一带,后因种种原因,在安徽安庆发扬光大。黄梅话跟普通话很接近,只是音调有所不同,仔细想想,其中有些词汇很有意思,譬如: 马马:老婆、女朋友的统称。让人不由得想起王洛宾歌词:跑马溜溜的山上,一朵溜溜的云呦……“马马”一词形成年代较早,也反映了过去女人地位低下,只能做牛做马、沦为男人的附庸。 苕:骂人的话,傻的意思。黄梅话中,“苕”又是红薯的口头称呼,红薯成为傻瓜的代名词,就因为它长得笨头笨脑?附近武穴市(原广济县)称傻瓜为“椭子”(音译),莫非也喻外形笨拙之意?  搞钱:黄梅话中的“搞”可作多解,等同于东北话中的“整”:搞钱——赚钱;搞么事——做什么;搞鬼——捣鬼;搞点吃的——弄点儿吃的……可活用于诸多场合。  撤白(念拆沛):意曰撒谎。这个词有点匪夷所思,全国独一无二,从字面上看,应作空口说白话解,倒也贴切。戈孽(音译):夫妻吵架,邻里闹矛盾都称“戈孽”,这个词不大好解,据我揣测,应该算针尖对麦芒、于己于人都无好处之意,既如此,还是少与人争斗的好。 ………… 黄梅方言常把ch 念成q,后鼻音省略,有的zh ch sh 和z c s不分……有规律可循,像上述有意思的词汇还真不少,倘要编著一本《黄梅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词典》,估计没个三五年下不来一、 称谓篇我 恩哦(连读)你 恩 他 Kai( 上乡)、 Kei (下乡)我们 恩哦带地(上乡)、恩哦队地(下乡)你们 恩带地(上乡)、恩队地(下乡)他们 Kai带地(上乡)、Kei对地(下乡) 父亲 罢把、(过去叫爹)、老头儿(下乡)

母亲 恩妈 爷爷 嗲dia(上乡)公 (下乡)奶奶 奶(上乡)婆(下乡)外公 嗄公嗲dia(上乡)、嗄公(下乡)外婆 嗄婆奶(上乡)、嗄婆(下乡)舅舅 母 (第二声) 舅娘: 舅娘(上乡)、舅姆娘(下乡)

小舅子: 母舅(上乡)、恩阿儿母舅(下乡)

小姨子: 姨娘中年妇女: 假乃(上乡)、嫂儿(下乡)

老年妇女: 奶奶(上乡)、老码儿(下乡)

姐姐: 假(上乡)、姐(下乡)

妹妹: 老谜(上乡)、妹(第三声)子(下乡)

弟弟: 恩哦恩阿乃、老弟乃(上乡)、恩哦兄弟(下乡)

小孩子: 细恩阿儿(上乡),小板儿(下乡)傻瓜: 嫂(上乡)、苕、夯巴(下乡)要饭的人: 讨米的(上乡)告胡子(下乡 婴儿 毛恩阿(上乡)、灭乃(轻声)(下乡)

二、人体部位:眼睛: 恩安今眼镜: 恩安镜(进)牙齿: 恩阿 齿膝盖: 塞及波(上乡)客基波乃(下乡)肋骨: 豆板骨额头: 恩哎孔腋下: 西爱哈(上乡)些哈(下乡)胯下: 卡裆脚踝骨 螺丝骨头发: 头毛指甲: 织蓬儿理发: 剃头三、 日常用品鞋子: 孩子 背心: 搭乃 毛线衣: 绳乃袄(上乡)口袋: 荷包内裤: 裤头乃 、裤叉乃上衣: 褂乃四、 方位这里: 带地(上乡)、对地(下乡)那里: 武(第3声)地(上乡)、喂地(下乡)这样: 带样(上乡)、对么样(下乡)那样: 武(第3声)样(上乡)、喂么样(下乡)上面: 上头下面: 哈头里面: 里头外面: 外头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冈黄梅平口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黄冈黄梅平口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